服务热线
【摘要】介绍了新加坡国立眼科中心和新加坡眼科研究院在医疗、科研和教学等方面取得的成功经验,特别是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国际合作上的重要举措,以期对我国大型眼科医疗机构学科建设、转化医学发展及复合型人才培养等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
【关键词】新加坡;眼科学;医疗机构;科技创新;启示
新加坡国立眼科中心(SNEC)于1990年创办,新加坡眼科研究院(SERI)于1997年创办,其在短短的20年期间,大力提升医药科技和创新能力,成为亚洲眼科学医教研培养的重要基地。了解这2所眼科医疗机构快速而成功的发展经验,对我国大型眼科医疗机构及其他综合性医疗机构的建设和发展,有一定的启示与借鉴。
(一)追求卓越的学术传统:SNEC[1]和SERI[2]是眼科疑难病的世界诊疗中心,有5位全职教授,20位副教授和助理教授,并有70名眼科专家作为后备军。SNEC拥有500多名临床医疗工作者,SERI拥有一支由190名临床科学家、实验科学家、研究员、博士生和技术员组成的高效团队。这种“金字塔”式的架构,十分有利于管理和学科发展。SNEC和SERI以医药科技创新为主导,提供以患者为中心的优质眼科医疗服务,致力于把新加坡和亚洲的眼科学提升到国际最高水平。他们和全世界一流的眼科机构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推动眼科学的学科发展,提升眼科医疗服务水平,促进同行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二)庞大的科研投入和一流的科研产出:新加坡对学术科研的投入很大,2013年,其研发总开支占GDP的3%。新加坡科技研究局在2013年度的研发调查报告显示,该国2013年科技研发投人及效果全面提升,均为历年来最高水平[3]。
其中,政府和企业重视并不断加大对研发的投资力度,对新加坡的科技发展功不可没。就每年运营预算而言,SNEC约为10亿美元,SERI约为2亿美元,其中主要是政府的投人。2000年至2011年,SERI获得225项竞争性基金,共计10亿美元。在基础研究方面,SERI开展了多项标志性的科学研究,如Tin教授带领的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基因筛查的国际多中心研究,发现了3个易感基因;SNEC在全球首创结膜干细胞移植技术。SERI共发表了1 409篇论文,在一系列与论文相关的重要指标中,SERI排名均在前列,甚至超过了一些世界著名的眼科国际机构。这些科学研究,为亚洲乃至全世界的防盲治盲工作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重视临床研究:在重视基础研究的同时,新加坡还十分重视临床研究。SERI临床研究中心大约有5 000m²,拥有配套齐全的检查设备、完善的管理架构和人员队伍,制定了严谨且符合国际标准的临床数据管理系统和各项药物、医疗器械、诊断试剂的临床试验运行管理制度、流程,以及多项管理制度与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在伦理委员会和学术委员会的共同指导下开展临床研究[4]。SNEC和SERI以亚洲丰富的临床病例资源为基础,针对人类常见的多发的重大眼科疾病,建立临床数据库和样本库。每年可同时开展100多项国际标准临床研究项目,其中包括研究者自己研发的项目、药物临床试验及国际国内多中心的临床项目等,其开展的临床研究在数最和质量上都位居世界前列。
(一)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新加坡政府长期坚持引进高层次人才。据调查,2010年新加坡4万多名研发人员中,外国公民比例超过27%。在政府的支持下,SNEC和SERI对外籍高层次人才实施外劳税优惠、长期工作签证、成为永久居民等倾斜政策,积极利用新加坡政府设立的多个研究计划吸引外国科技人才。这些计划和项目包括国家研究基金会的新加坡NRF研究基金项目(Singapore NRFFellowship Scheme)、卓越研究中心项目、科技局系列的奖学金等。因此,SNEC和SERI拥有多元文化背景的科研队伍,其中超过50%的科研人员来自新加坡以外的其他地区。高层次的生物医学和眼科交叉领域优秀人才的引进,增强了SNEC和SERI在生物医药技术研究领域及与眼科结合的科研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促进了其自身的人才培养,提升了科研创新的国际地位,使之成为亚洲眼科领域令人振奋的科研地点之一。
(二)以转化医学思想指导医院学科建设:通过发展科技和学科建设,维持竞争能力,促使医院向创新驱动的研究型医院转型,是近年来SNEC和SERI科技政策的主要目标[5]。SNEC和SERI在转化医学思想的指导下,聚焦于具体疾病,即以人的健康为本,以重大疾病为研究出发点,以促进科学发现转化成医疗实践为目标,科研与临床紧密结合,大力发展学科建设。SNEC和SERI设立的临床研究中心,已经成为其转化医学的平台。该平台打破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药物研发之间的屏障,在从事基础科学发现的研究者和了解患者需求的医生之间建立起有效联系,其中,特别关注如何将基础分子生物医学研究向最有效和最合适的疾病诊断治疗及预防模式的转化,把基础研究获得的知识成果快速转化为临床上的治疗新方法。
(三)重视新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1988年,新加坡政府为国家生物技术计划提供了2 000万美元的投资基金,以加快新技术的研发和技术向商品的转化[6|。1999年,新加坡政府又提供了10亿美元的科技创业投资基金,以奖励与生命科学有关的公司的成立。2006年,新加坡科技局生物医药国际咨询理事会决定,在接下来的5年内,新加坡的生物医药研究重点将从第一阶段的基础科学实验转移到研究成果转化和临床实验上,争取让科研成果及早转变为成品。如今,新加坡生物医药产业已经逐步进人投资回收期。SNEC和SERI利用科技园,通过企业和政府研究经费拨款以及人力资源开发计划、共同承担重大创新课题研究和合作研究与开发等方式,与实业界及其所依托的新加坡国立大学组合成一个强大的协同创新圈队,加强了工业界与高校的知识渗透和技术交流,有利于创新成果向纵深挺进,形成有利于创新成果扩散和深化的运行机制,共同推动创新技术的发展及创新成果的运用。SNEC和SERI还充分利用新加坡国立大学技术转移办公室、医院及医学学术中心技术转移行动等机制,促进大学与医院等研究机构科技成果的商业化,不断完善知识产权制度。
(四)重视国际合作与交流:SNEC和SERI积极开展亚太地区及世界的合作与交流,已与中国及欧美等国家和地区的主要眼科中心或机构,建立了紧密的区域和国际合作[7]。此外,SNEC和SERI的专家还在亚洲及国际眼科学术组织、团体中担任重要职务。自亚太眼科学会(APAO)设立以来,SNEC和SERI就积极投入APAO在其功能和治理方面的各项工作。另外,SNEC和SERI多次成功申办和组织举办国际重大会议,如SERI将主办2017年亚太眼科学会(APAO)年会。通过这些国际学术舞台,SNEC和SERI展示了自身的科技学术水平,提高了其在世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为本地和世界眼科学专家、学生提供了相互交流的活跃平台。
(五)政府强大的综合竞争力及政策保障:根据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2009—2010年全球竞争力》报告,新加坡的综合排名为全球第三(仅次于瑞士和美国),其政府效率和商业环境得到高度评价。新加坡强大的综合竞争力,对该国生物医药产业的良性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新加坡政府致力于建设亚洲领先的国际生物医药中心,其导向作用对该产业的发展影响深远。政府采取优惠政策广纳国际优秀人才。自1990年以来,为了吸引优秀研究人员,新加坡政府提供诸多优惠条件,包括优惠合同、低税收、舒适的生活和工作环境、高薪假期、住房补贴、子女入学补助、配偶工作等,并鼓励这些人才加入新加坡国籍。在生物医药领域,新加坡吸引了许多世界著名的生物医药专家,提升研发水平[8]。
(一)大力开展学科建设:国内外大型医疗机构的实践证明,通过加强重点学科建设而发展并壮大起来的医院,其诊疗技术和医疗服务质量均受到学术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与赞扬。高新技术、重大疾病防治及疑难危重病的诊治技术,是学科水平的标志,是医院和学科提高竞争力的核心[9]。学科建设是医院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内在动力,是医院的一项根本性、基础性和战略性建设,是医院发展的核心和龙头,可有利于提升医院的声誉,实现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二)以转化医学的思想驱动创新:转化医学主张基础与临床科技工作者密切合作,将基础科研成果快速转化成用于临床治疗疾病的新技术,从而提高医疗总体水平。医疗机构需明确科研的根本目的是以患者的需求、临床的需求为核心,而不是单纯发表论文、获得奖项。研究工作的根本路径应当是从临床需求出发,凝练科学问题,使之成为基础研究的方向;通过基础研究创造临床行之有效的方法,在临床实践中进一步归纳和总结存在的难题,及时修正研究方向,解决临床实际问题,最终提高对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水平[10]。我们应以国内疑难病诊疗中心为依托,整合优势资源,迅速组建开放的转化医学平台;强化和推动基础与临床相结合,建立医院、科研单位、企业等多单位、多学科资源共享和团队合作的管理机制,利用国内的临床、人才和政策优势,参与国际化竞争与合作。
(三)培养临床和基础复合型人才:要制定促进转化研究人才培养的激励机制,孵育出一批专业的、具有开阔知识面和全局视野、良好的沟通和协调能力、临床和基础紧密结合的复合人才,建立高端转化医学研究团队[11]。人才是学科发展的内在动力,人才梯队的状况直接关系到学科的成败与兴衰。由于基础和临床研究涉及的范围太广、分类太细,因此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一方面要增强基础研究人员对临床知识的重视和尊重,另一方面也要提供临床医生进入实验室探索基础研究的机会,使双方均能不断熟悉,最终将转化医学变成“从实验台到床旁、再从床旁到实验台”的双向通道[12]。国内大多数的临床工作者接受过正规基础科研训练者较少,但其每日直面病患,最了解什么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这往往也是最有意义的科研课题[13]。可通过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人才培养基金等项目,激励青年临床医生在追踪科学前沿方面大胆吸取精华,在科学研究方面有创新发展,逐渐发展为合格的转化医学人才,为医院的学科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四)增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在开放式创新模式下,医院与国外的科研机构合作创新,充分利用内部病源广、病种多等丰富临床资源及国外前沿的研究技术,通过国际科技合作,加快科技发展步伐,提高创新能力,获得更大发展机会。新加坡SNEC和SERI利用国际人才合作积累人力资本,开展合作研究,构建知识资本,进一步扩大科技对外开放,是国内医疗科研机构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可借鉴的策略。
参考文献
[1]新加坡国立国眼科中心.新加坡国立国眼科中心历史
[2]新加坡国立眼科研究所.新加坡国立眼科研究所概览
[3] 戴月明.新加坡医疗体系优势及其对上海的启示[J].科学发展,2013(7):107—113.
[4]林惠蓉.新加坡全国眼科中心如何改进服务[J].现代医院,2001(1):34.
[5]张敬学,王宁利.转化医学在眼科的应用口].转化医学研究,2011,l(2):29—43.
[6] 张进,胡善联.新加坡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对我国的启示[J].卫生经济研究,2010(6):30—31.
[7]王嘉蔚,韦娴婧,徐雷.加强国际合作交流,促进医院学科发展:以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近3年的国际化实践为例[J].现代医院,2014(7):1—3.
[8]谭申生,范理宏,周晓辉.医疗资源纵向整合的实践与体会口].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6,22(11):761—762.
[9]李斌,任荣明.新加坡医疗体制及公立医院改革的深层逻辑口].医学与哲学,2012(1):47—49.
[10]金蓉芳.新加坡国立大学医院手术室的管理[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0(8):31—32.E11]赵嘉芸,李震静,吴丹.医院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初
[11]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1,27(5):372—371.
[12]徐顽强,段萱.医院科研管理优化策略的探析[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3,29(7):547—549.
[13]王嘉蔚.精细化管理提升医疗质量与安全,增强患者满意度[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4(12):3670—3674.
作者单位:510060广州,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
站点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本站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 北京医大道恒医疗集团有限公司专注于医院中高管理人员培训和职业类证书咨询服务,为公立和民营医院提供运营管理、质量管理、绩效财务、创新服务等咨询服务及包括GCP、老年人能力评估师、医疗护理员、医院人工智能AI提示词工程师等个人职业证书培训。道恒拥有资深行业专家数名,根植于行业数年,具备精准发展医院现有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道恒致力于为医院打造高素质管理团队,培养医院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