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如何高质量的活?人们可以用几十年的时间去思考、去为之奋斗。而死亡,往往不受人自主控制,在医疗尽头会遭受种种难以忍受的痛苦。在抢救时会遭受些什么呢?一个摄影师拍了一组照片,展现了毫无尊严死去的全过程。
什么是缓和医疗?
目前人口深度老龄化,恶性肿瘤成死因之首,卫生资源短缺,末期病人生活悲惨。如此现状下,人们对于这种更有尊严、更温暖、更经济的死法,需求极大。
安乐死可以被理解为在医生协助下自杀,那么,和缓医疗与安乐死有什么区别呢?
缓和医疗(Palliative Care)作为一门学科,已有近50年的发展历史。缓和医疗的魅力在于,它照顾到患者和家人“身、心、社、灵”四个层面,力图在大程度上使患者在人生的后一程远离痛苦,有尊严地离去。
在亚洲首先进行缓和医疗的是日本。纳入医保后,99%的日本人选择通过缓和医疗步入死亡。
亚洲缓和医疗排名的是台湾。缓和医疗在当地又被称为“安宁疗护”。当医生判断末期病人生命只有六个月时间,就会启动法律程序,病人预立医疗相关遗嘱,放弃有创抢救,进入安宁疗护阶段。
然而,在中国的缓和医疗,面临由于政策空白、指引缺失而带来的诸多限制。复旦大学研究显示,到2050年,中国将成为全球老龄化程度高的国家,老年人口将超4亿。高龄患者增多,势必会带来一系列医疗和社会问题。
大医院床位相当紧张,只能接受新发并有机会积极治疗的病人。对于已进入生命末期阶段,不能再接受任何手术和化疗、放疗的临终患者来说,由基层医疗机构继续进行“姑息治疗”或采取居家临终关怀和心理辅导是佳选择。
然而社区医院一床难求。北京市年均肿瘤死亡人数是4.036万人,西城区肿瘤死亡人数是3000人。但北京市仅有德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家社区医院有自己的床位,也仅是22张。
2013年,上海市临终关怀服务调研结果显示,上海共有癌症病人24.25万人,每年因癌症死亡3.76万人。而临终关怀机构的床位少于234张,仅占总需求量的0.28%。
协和医院的尝试
在缺乏政策支持和医学教育指南,全民认可积极抢救,逃避死亡的大背景下,开展和缓医疗是不容易的。
自下而上的努力并不容易,尽管如此,协和医院宁晓红的团队还是一步步组建起来,来找她会诊的大夫也越来越多。她的尝试得到了协和医院老年医学系的支持。协和医院的研究生课程已开设了“舒缓医学”。未来她希望可以让本科生也接受“舒缓医学”教育,“在他们还没被固化的心,种下一颗人文关怀的种子。”
从临床层面来看,缓和医疗的花费肯定比普通医疗要低。采取缓和医疗的患者住一次院月均花费,通常在1万元以内。由于缺乏缓和医疗的政策,目前的费用也都走医保。推行缓和医疗不仅是病人获益,在DRG政策施行之后,治疗费用越低,对医院也是有利的。
启动死亡教育
“在医疗的尽头,如何面对死亡?我们没有这方面的教育。”北京军区总医院肿瘤科主任医师刘端祺认为,缓和医学说到底是个移风易俗的医学。“要把医生从匠人的心态解放出来。培养对人的关心,而不仅是对瘤子的关心。”
很多人认为尽孝是“多活一秒也行”,是“不能说出真相”。作为医生遗憾地看到,一些患者因为不知道自己的生命状态,把本该去道谢、道歉、道爱、道别的宝贵时间,用在了痛苦的插管、呼吸机上。
我们从孔子的“未知生,焉知死”开始,就避讳谈论死亡,这是汉民族的一种心理弱势。一个国外绘本中这样描述:浣熊爷爷抱着孙子看落日。爷爷说,有一天他也会消失。不久,父母告诉小浣熊爷爷死了,但他仍活在村子里,不信你去每家问问看。结果这个说你爷爷帮我盖了房子,那个说你爷爷给我做过烤饼。小浣熊从这些述说中感到,爷爷虽然“走了”,但还在自己身边。这种辞世教育,将逐渐改变回避死亡的社会风气,促使民众走出“把死亡看作医生和医学失败”的误区。
总结语:
希望专为末期病人提供善终服务的医院能够普及,在将来我们都能Add life to days(活好每一天),而不仅是Add days to life(多活一天)。
站点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本站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 北京医大道恒医疗集团有限公司专注于医院中高管理人员培训和职业类证书咨询服务,为公立和民营医院提供运营管理、质量管理、绩效财务、创新服务等咨询服务及包括GCP、老年人能力评估师、医疗护理员、医院人工智能AI提示词工程师等个人职业证书培训。道恒拥有资深行业专家数名,根植于行业数年,具备精准发展医院现有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道恒致力于为医院打造高素质管理团队,培养医院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