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这几年医院最头疼的事就是DRG付费改革,以前那种“多做检查多开药”的老路子彻底走不通了。现在医保给每个病种都定了“打包价”,医院要是成本控不住,治个感冒都可能倒贴钱。说白了,现在比的就是谁能把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
以前医院算成本都是按科室笼统记账,现在得精确到每个病种。广东有家医院专门给骨科关节置换术算了笔账,结果发现耗材费占了大头。他们把不同品牌的关节假体价格拉出来对比,搞了个供应商竞标,最后单台手术耗材成本直降15%。这法子说白了就是“货比三家”,但关键得先知道自己每个病种到底花了多少钱。
具体操作分三步走:先把手术用的纱布、缝线这些零碎耗材列清单,再按临床路径核算医生护士的人工成本,最后连空调费、消毒费这些间接成本都要摊进去。山东某三甲医院算完发现,阑尾炎手术里麻醉科用的镇痛泵成本占比超预期,后来调整用药方案又省下一笔。
现在医院药房里都多了个“管账先生”——临床药师。他们不光要审核处方,还得拿着DRG的支付标准跟临床医生“砍价”。比如治疗肺炎,医保给的药费额度就那么多,药师会提前算好:用进口抗生素超不超支?能不能换同等疗效的国产药?武汉有家医院让药师参与查房,三个月就把抗生素费用砍下来20%。
更狠的是预警机制。有些医院在电脑系统里装了“紧箍咒”,只要医生开的检查项目超过病种标准,立马弹窗提醒。像核磁共振这种贵价检查,系统会自动比对该病种历史数据,要是开多了直接锁死处方权。
别看一根缝合针才几块钱,全院一年用掉十几万根就不是小数目了。浙江某医院给所有低值耗材贴了条形码,从申领到报废全程扫码追踪。护士长每周都能收到耗材使用排行榜,哪个科室多领了50包棉签,系统立马标红预警。这么搞了半年,全院棉签用量少了三成。
高值耗材更要玩“饥饿营销”。道恒医管中心帮河北某医院搞了个“耗材超市”,心脏支架、人工关节这些贵重物品全部零库存。手术当天才通知供应商送货,用不完的直接退回去。光这一项改革,全年耗材库存成本就省了200多万。
现在各家医院都在抢着升级信息系统,但不是装个软件就完事了。好的系统得像个“大管家”,能实时监控每个病组的成本波动。比如突然有个胆结石手术超支了,系统要马上告诉院长:超在哪儿了?是麻醉时间太长还是多用了造影剂?江苏有家医院靠这个功能,三个月内就把亏损病种从32个压到5个。
最实用的还是移动端管理。北京某医院的科主任现在每天手机上都收到两条推送:早上看当天手术室的耗材配额,晚上查自己科室的DRG结余排名。有主任开玩笑说,现在刷手机比看病人还紧张,生怕被财务科点名通报。
这场DRG改革说到底就是逼着医院学会“过日子”,把省下来的钱用在提升服务质量上。现在做得好的医院已经尝到甜头了——成本控住了,医保不扣钱了,还能把结余资金拿来买新设备、发人才补贴。医疗这个行业,终究还是谁能为患者精打细算,谁就能走得更远。
站点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本站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 北京医大道恒医疗集团有限公司专注于医院中高管理人员培训和职业类证书咨询服务,为公立和民营医院提供运营管理、质量管理、绩效财务、创新服务等咨询服务及包括GCP、老年人能力评估师、医疗护理员、医院人工智能AI提示词工程师等个人职业证书培训。道恒拥有资深行业专家数名,根植于行业数年,具备精准发展医院现有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道恒致力于为医院打造高素质管理团队,培养医院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