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最近有位基层医院的院长和我聊天,说他们花大价钱买的新设备,现在天天在仓库吃灰。这事听着挺魔幻的,但仔细想想,全国上下像这样"设备睡大觉"的情况还真不少。医联体建了这么多年,怎么基层医院还是分不到好资源?咱们今天就来唠唠这个事。
现在很多地方搞的医联体,就像过年走亲戚——看起来热闹,实际没啥真东西。大医院往基层派专家,结果专家来了就坐半天诊,连科室门往哪开都没摸清。有个县医院的CT室主任跟我说,他们和市里三甲签了合作协议,结果转诊单递上去半个月都没动静。这种"纸面合作"最要命,设备闲置、专家作秀、转诊卡壳,把基层医院坑得够呛。
城里和县里的医联体根本不是一个病。城市医疗集团是三级医院带着社区服务中心玩,专家下基层开车半小时就到。可到了县域医共体这儿,县医院自己都缺人手,要带十几个乡镇卫生院,专家下乡得翻山越岭,这种体力活谁愿意天天干?
浙江台州去年搞了个新花样,他们把全市的医疗设备都录进系统,基层医院需要啥设备,直接在系统里预约。比如镇卫生院要做增强CT,马上就能调县医院的设备,患者做完检查,影像直接传回卫生院。这套资源池管理模式让基层诊疗量涨了四分之一。现在有些地方更绝,用5G网络搞AI辅助诊断,乡镇拍的片子,省城专家秒秒钟就能审阅,还能自动生成诊断报告。
考核机制不改,啥好政策都白搭。广州有家医联体把绩效捆绑着算,大医院专家帮基层带出个能独当一面的医生,年终奖能多拿两成。这可比单纯派专家下乡管用多了,现在他们那的乡镇卫生院都能独立做腹腔镜手术了。还有个地方搞"编制周转池",县里所有医院的编制放一个池子里,哪家缺人就临时调配,这个月你在县医院上班,下个月可能就去支援乡镇了。
搞医联体不能光靠医院自己折腾。去年新修订的《医疗联合体管理办法》说得明白,三甲医院要把慢病患者往基层转,急性病恢复期的也得下转。但实际操作中,很多大医院怕流失病源,宁可把患者攥手里。现在有些地方让医保出面,规定三甲医院收治普通门诊患者要扣钱,这才把转诊通道真正打通。
人才培养要走出新路子。江苏搞的"视频培训+远程带教"模式挺有意思,基层医生早上查房带着5G记录仪,省城专家实时指导用药。有个乡镇医生说,这半年跟着专家看病例,比自己过去三年学的都多。还有些地方玩得更高级,把AI诊疗系统装进村卫生室,老百姓量个血压,系统自动分析风险,该转诊的立马启动绿色通道。
现在搞医联体建设,既要盯着眼前的问题,更得为将来布局。就像盖房子,地基打不好,上面修得再漂亮也得塌。资源分配这个老大难问题,说到底还是利益格局没理顺。不过从浙江台州这些成功案例来看,只要肯在管理机制和技术手段上创新,基层医院照样能打翻身仗。
站点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本站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 北京医大道恒医疗集团有限公司专注于医院中高管理人员培训和职业类证书咨询服务,为公立和民营医院提供运营管理、质量管理、绩效财务、创新服务等咨询服务及包括GCP、老年人能力评估师、医疗护理员、医院人工智能AI提示词工程师等个人职业证书培训。道恒拥有资深行业专家数名,根植于行业数年,具备精准发展医院现有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道恒致力于为医院打造高素质管理团队,培养医院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