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最近几年,医院内部科室之间的“扯皮”问题越来越受关注。比如患者需要做检查,临床科室说“设备科没协调好时间”,设备科又说“临床没提前报计划”;再比如急诊收治胸痛患者,心内科、影像科、检验科互相推诿的情况时有发生。这些问题表面看是流程问题,背后其实是管理机制的设计缺陷。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怎么让科室从“互相甩锅”变成“互相补位”。
医院里每个科室都有自己的考核指标,心内科盯着手术量,影像科关注设备使用率,急诊科在乎周转速度。这种各自为政的考核方式就像给科室戴上了“眼罩”——大家只顾着完成自己的任务,却看不见其他科室的需求。广东某三甲医院的设备科主任举过例子:临床科室为了多收病人,经常临时加检查单,结果导致影像科超负荷运转,最后两边互相埋怨。
还有更隐蔽的问题——权责划分的“模糊地带”。比如遇到复杂病例需要多科室会诊,该由谁牵头、资源怎么调配,很多医院没有明确规定。有医生吐槽:“遇到疑难病例就像踢皮球,谁都不想接,因为干好了不算自己功劳,干砸了还得背锅。”这种权责不清直接导致推诿扯皮。
广东某医院胸痛中心的做法值得参考。他们搞了个“联考机制”:把心内科、急诊科、检验科绑在一起考核。比如从患者进急诊到完成手术,整个链条的时间缩短到90分钟内,三个科室都能加分;要是超时了,大家一起扣分。结果第二年救治效率直接提升25%,急诊和心内科的医生现在天天主动往对方科室跑。
具体操作上有两个关键点:第一是建立固定的沟通平台。像每周三下午的“咖啡时间”,各科室主任带着本周遇到的协作问题来开会,现场拍板解决方案。第二是设计“看得见摸得着”的协作标准。比如规定多学科会诊必须2小时内响应,牵头科室负责整理会议记录,相关科室签字确认后存档,这样既明确责任又避免扯皮。
道恒医管中心帮某医院改革时发现,很多协作问题出在“不会合作”。他们给各科室做了个“协作能力体检”:把过去半年的50例纠纷案例拿出来分析,结果发现68%的问题源于沟通方式不当。比如影像科医生习惯用专业术语回复临床,临床医生觉得对方在故意刁难;而临床催报告时态度急躁,影像科就觉得不被尊重。
现在这家医院有了新规矩:所有跨科室沟通必须用“三句话模板”——先说患者情况,再提具体需求,最后商量时间节点。比如心内科医生找影像科不再是“那个CT赶紧做”,而是“3床疑似心梗,需要加急做冠脉CTA,您看今天上午十点前能出报告吗”。这种结构化沟通让科室间的火药味少了一大半。
广东省那家胸痛中心还搞了个“协作积分榜”,每月公示各科室的配合度排名。积分高的科室能优先使用新设备,科主任年终述职还能加分。有个影像科医生说得实在:“以前觉得帮别人干活是吃亏,现在发现配合得好自己科室也有好处,这不就是双赢嘛。”这种把个人利益和集体目标绑定的做法,才能真正打破科室壁垒。
站点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本站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 北京医大道恒医疗集团有限公司专注于医院中高管理人员培训和职业类证书咨询服务,为公立和民营医院提供运营管理、质量管理、绩效财务、创新服务等咨询服务及包括GCP、老年人能力评估师、医疗护理员、医院人工智能AI提示词工程师等个人职业证书培训。道恒拥有资深行业专家数名,根植于行业数年,具备精准发展医院现有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道恒致力于为医院打造高素质管理团队,培养医院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