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咱们平时去医院看病,经常听说“医联体”这个词。简单说就是大医院带着小医院一起干活,让老百姓在家门口也能看好病。可现实情况是,不少医联体挂着同一块牌子,实际还是各忙各的——大医院专家下不来,小医院病人转不上去,药品种类都对不上号。这种“联而不动”的尴尬局面,到底该怎么破?今天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这里头的门道。
医联体里的大医院和小医院,考核标准就像两套不同的试卷。大医院要看手术量、看疑难重症,小医院重点在慢性病管理。江苏省去年出台的考核方案里明确说了,得把居民健康改善和患者满意度当尺子,可实际操作中,三甲医院的专家去基层坐诊,既不算科研任务也不算职称晋升。这就好比让厨子去种地,活儿干了还落不着好。湖南有个医联体搞了个狠招,把成员单位的绩效考核直接挂钩,哪家单位转诊量不达标,整个医联体的奖金都要打折。结果一年时间转诊量翻了三倍,为啥?因为大家真把对方当自己人了。
北京有家三甲医院托管机场医院,刚开始也是鸡飞狗跳。大医院派过去的科主任发现,这边连基本的手术器械都不全,药房库存和总部完全对不上。后来他们搞了个“绩效捆绑”,托管医院的收入增长部分,三成直接划给派驻团队当奖金。第二年再看,手术室设备更新了,药品种类和大医院同步了,连护士排班表都改成统一模板了。这种深度绑定的模式,国家卫健委在2018年专门发文件推广过,说要统筹薪酬分配和资源共享,不能光让马儿跑不给马吃草。天津更绝,直接在医联体内部搞了个“医保资金池”,大伙儿的医保钱放一起花,结余部分按贡献分。这就彻底解决了“抢病人”的老毛病——反正钱是大家的,把病人留在基层还能多分钱。
去过社区医院的老百姓都有体会,大医院开的药基层经常没有。广东的做法是,医联体内部统一药品目录,基层缺什么药,打个报告下周就能配齐。他们还把慢性病患者的开药权限放给家庭医生,一次能开三个月的量,省得患者来回跑。扬州砸了11个亿搞医联体信息化建设,现在社区医院拍的片子,三甲医院医生直接在电脑上就能看,连检查费都省了。这些实实在在的改动,比喊一百句“资源共享”都管用。
说到底,医联体要真正“联”起来,关键得让各家医院变成“一根绳上的蚂蚱”。考核标准得统一步调,利益分配要明明白白,资源调配不能搞区别对待。就像谈恋爱,光领证不行,还得把工资卡放一起,日子才能过到一块去。这些年在各地试点的好经验,也该到了全国推广的时候了。
站点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本站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 北京医大道恒医疗集团有限公司专注于医院中高管理人员培训和职业类证书咨询服务,为公立和民营医院提供运营管理、质量管理、绩效财务、创新服务等咨询服务及包括GCP、老年人能力评估师、医疗护理员、医院人工智能AI提示词工程师等个人职业证书培训。道恒拥有资深行业专家数名,根植于行业数年,具备精准发展医院现有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道恒致力于为医院打造高素质管理团队,培养医院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