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越来越多医院在搞智慧医院建设,但不少医院发现,花大价钱买的系统最后成了摆设——医生不爱用、数据用不起来、科室之间还是各干各的。今天咱们就聊聊,怎么让这些高科技真正帮到医生护士,别让它们躺在机房吃灰。
现在很多医院的信息系统就像超市货架上的罐头,看着包装精美,打开才发现根本不对胃口。有的医院一口气上了十几个系统,结果医生每天要登录五六个平台查数据,早上查房光输密码就得花五分钟。上海某三甲医院去年统计发现,全院信息系统里真正高频使用的模块还不到三成,剩下的功能要么没人会用,要么根本不符合临床流程。
这时候就得学学制造业的“用户共创”模式。上海某医院改造电子病历时,专门让主治医师带着实习生蹲在信息科办公室,现场画流程图。医生提需求说“抢救时哪有时间点鼠标选菜单”,工程师就把常用医嘱做成语音指令。最后新系统上线,医生使用效率直接涨了四成。这事说明什么?好系统不是开发商闭门造车做出来的,得让穿白大褂的亲自上手改。
现在医院里最头疼的就是数据“孤岛”。好比说急诊科用的系统像微信,住院部用的像钉钉,两边发消息还得靠人工传纸条。国家卫健委去年推的互联互通标准,说白了就是要给医院各个系统办张“通用电话卡”。某省级医院照着《医院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测评方案》整改,把23个系统拧成一股绳,现在护士录入工作量少了三成,医生也不用在电脑前当“数据搬运工”了。
模块化开发现在成了香饽饽。就像手机装APP,医院可以按科室需求装功能模块。比如放射科想要AI辅助读片,就单独部署这个模块;心内科需要手术风险预测,再装个新插件。这种“搭积木”的方式有个好处——哪个模块不好用就换掉,不用整个系统推倒重来。道恒医管中心帮几家医院做试点,发现模块化改造后系统升级周期从半年缩短到两周。
现在医院机房里的数据就像水库里的水,看着储量很大,实际流不到需要的地方。国家《电子病历系统功能规范》要求医院做到医嘱闭环管理,说穿了就是要让每个治疗环节的数据能串起来。好比说医生开个CT检查,系统得自动通知放射科排班、提醒患者准备、还能把结果推回主治医生手里,全程不用人工催办。
物联网技术正在改变后勤管理。有医院在空调管道装传感器,哪个楼层温度超标就自动调节;在耗材柜装重量感应器,纱布棉球快用完了自动补货。这么搞下来,一年光电费就省了18%,护士长再也不用半夜打电话叫人送物资了。不过要注意,这些智能设备不能变成“数据黑洞”,得和医院主系统打通,不然又是新的信息孤岛。
搞智慧医院说到底就三句话:别贪大求全,先解决临床实际痛点;别迷信技术,多听一线医护吐槽;别各自为战,数据流通才有价值。医院领导得明白,再高级的系统也得医生护士愿意用、用着顺手,否则机房里的服务器堆得再高,也就是个面子工程。
站点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本站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 北京医大道恒医疗集团有限公司专注于医院中高管理人员培训和职业类证书咨询服务,为公立和民营医院提供运营管理、质量管理、绩效财务、创新服务等咨询服务及包括GCP、老年人能力评估师、医疗护理员、医院人工智能AI提示词工程师等个人职业证书培训。道恒拥有资深行业专家数名,根植于行业数年,具备精准发展医院现有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道恒致力于为医院打造高素质管理团队,培养医院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