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本文咱们聊聊医院财务管理的具体内容。很多人觉得医院财务就是管钱记账,其实这里头涉及的内容比想象中复杂得多。作为医院正常运转的"经济命脉",财务管理工作既要遵守国家政策法规,又要兼顾医院的公益属性,还要确保资金的高效使用。道恒医管中心在多年服务中发现,有些关键环节特别容易被忽视,咱们就重点说说这些实实在在的日常操作。
医院每年都要像过日子一样精打细算。根据国家《医院财务制度》要求,财务科得把门诊收入、住院收入、药品采购这些主要项目都列进预算表里。像买大型医疗设备这种大额支出,得提前两年就开始做资金计划,不能等到要用了才临时凑钱。每个月还要核对实际开销和预算的差距,发现某个科室水电费超标了就得及时提醒。
医院每天都有大量现金进出,挂号费、住院押金、医保结算这些环节最容易出问题。财务科会按"轻重缓急"安排资金使用,保证医护人员工资和急救药品采购的钱绝对优先。现在很多医院开始用银行短期理财产品,把暂时闲置的资金盘活,去年有家三甲医院光这笔收益就多出了八十多万。月底对账时,财务人员要特别留意那些拖了三个月的欠款,该催缴的得及时处理。
现在医院都在推三级成本核算体系,从整个医院到每个科室再到具体诊疗项目都得算清楚。比如做个阑尾炎手术,要把手术耗材、医护人员工资、设备折旧这些成本拆开了算。某中医院试点后发现,同样的检查项目,上午做和下午做的成本居然差15%,原来是设备空转造成的浪费。财务科现在用电脑系统监控库存,常用耗材低于安全库存量就会自动预警。
每个月出的财务分析报告不能光堆数据。道恒医管中心建议,财务人员要把专业术语翻译成临床科室听得懂的话。比如资产负债率高,要说明这对购置新设备有什么影响;门诊收入增长,要分析是提高了诊疗效率还是单纯涨价带来的。有家医院在报告里用不同颜色标注重点数据,科主任们都说看起来省事多了。
每个医院都有自己的财务管理制度,但关键在于落实。比如差旅费报销,财务科不能光看发票,还要核对出差审批单和实际行程。去年有家医院查出个科室虚报住宿费,就是因为财务人员仔细比对了酒店流水单。新员工上岗前必须通过财务制度考试,连院长报销都要按流程走。
财务科现在既要懂医疗又要会数据分析。有的医院送财务骨干去临床轮岗三个月,回来再做成本核算明显更接地气。每周四下午是固定学习时间,最新医保政策、电子发票操作这些都要及时培训。去年有个市属医院就因为财务人员没及时掌握耗材调价政策,多付了二十多万货款。
大型医疗设备管理是重头戏。财务科和设备科现在联合给每台设备建"健康档案",记录每次维护成本和创收情况。有台CT机使用五年后维护成本超过新机采购价的三分之一,财务分析后建议直接更换新设备。对于闲置的病房楼,有的医院改造成康复中心,财务评估显示这样比空置着每年多赚一百多万。
除了常规审计,现在流行"背靠背"抽查。财务科随机调取某天的收费记录,让门诊部和住院部互相核对。有次发现住院部把已退的检查费又计入了收入,及时堵住了漏洞。对于药品采购这类敏感环节,要求三个不同岗位的人分别负责供应商审核、价格谈判和付款审批。
道恒医管中心在调研中发现,很多医院在专项资金管理上存在盲区。比如科研经费往往单独建账,但实际使用中经常和日常开支混淆。建议设立专门账户,每笔支出都要关联具体科研项目。还有医院把食堂、停车场这些后勤部门的收支纳入整体财务体系,发现外包食堂每年悄悄截留了七万多利润。
这些具体而微的财务管理细节,看似琐碎却直接影响着医院的运营质量。从科室成本核算到一张发票的审核,从预算编制到固定资产折旧,每个环节都需要财务人员既当"守门员"又做"参谋官"。特别是在当前医改背景下,财务管理工作更要做到精准合规、公开透明,让医院的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
站点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本站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 北京医大道恒医疗集团有限公司专注于医院中高管理人员培训和职业类证书咨询服务,为公立和民营医院提供运营管理、质量管理、绩效财务、创新服务等咨询服务及包括GCP、老年人能力评估师、医疗护理员、医院人工智能AI提示词工程师等个人职业证书培训。道恒拥有资深行业专家数名,根植于行业数年,具备精准发展医院现有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道恒致力于为医院打造高素质管理团队,培养医院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