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2025年国家医保局明确要求全面推行DRG/DIP付费改革,医院绩效分配机制面临"推倒重来"的挑战。传统"多做项目多拿钱"的分配逻辑不再适用,如何让绩效分配既能激励医生积极性,又能控成本、提质量?本文结合政策要求与一线医院实践,拆解改革痛点与破解思路。
DRG支付的核心是按病组"打包付费",但实际操作中矛盾重重:
1. 病组权重与临床价值失衡
- 某些高难度手术(如心脏介入)的病组权重偏低,而简单病种(如阑尾炎)反而容易盈利。医生抱怨:"救命的病亏钱,切阑尾的倒赚钱,这绩效怎么算?"
2. 医技科室贡献度难量化
- 检验科、影像科的检查结果是DRG分组依据,但现行分配体系难以体现其诊断价值。某三甲医院CT室主任吐槽:"我们帮临床明确诊断,绩效却按拍片数量算,这不合理!"
破解思路:建立"四维绩效雷达":
- 诊疗难度:用CMI值(病例组合指数)衡量,类似"考试难度系数",CMI越高说明治疗的复杂病例越多
- 成本控制:重点监控药耗占比、次均费用偏离度
- 医疗质量:低风险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等硬指标
- 患者满意度:引入第三方评价,避免科室"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
传统绩效分配像"大锅饭",DRG时代需建多层激励机制:
1. 双系数调节法:既要"病组权重"也要"技术含金量"
- 病组系数:根据DRG权重确定基础分值
- 技术系数:对高难度操作(如四级手术)追加奖励
例:某胃癌手术DRG权重为3.0,若主刀医生完成腹腔镜微创手术(技术难度更高),技术系数加成20%,最终绩效=3.0×1.2=3.6分
2. 动态平衡术:给科室装上"油门和刹车"
- 结余奖励:科室实际费用低于DRG支付标准时,按结余比例提成
- 超支熔断:费用超标10%以内,医院承担70%;超过10%则科室全额赔付
四川某医院心内科实行该机制后,CMI值提升0.3的同时,次均费用下降8%
3. 急诊/ICU倾斜政策:别让"救火队"饿肚子
- 急诊科按"有效抢救例数"计分,避免因DRG控费推诿危重患者
- ICU设置"床位周转系数",既考核救治成功率,也避免患者滞留
案例1:四川省人民医院的"CMI导向型绩效"
- 双重考核:将CMI值与耗材占比绑定,科室CMI每提升0.1,耗材占比上限放宽2%
- 阶梯奖励:CMI≥1.5的病例,绩效单价上浮50%
案例2:江苏省肿瘤医院的"病案首页革命"
- 建立病案质控"三审制":主治医生初审、科室交叉审、院级专家终审
- 病案错误率与绩效奖金挂钩,首页填写合格率从78%提升至95%
案例3:北京某三甲医院的"医护分灶吃饭"
- 医生按DRG权重分绩效,护士按护理时数+患者满意度考核
- 结果:护士主动优化宣教流程,患者满意度提升12%
1. 严守政策底线
- 根据国家医保局《DRG/DIP支付方式改革三年行动计划》,严禁将医务人员收入与检查、药品等业务收入直接挂钩
2. 三步走稳落地
- 第一步:全员培训DRG规则(如某医院要求临床主任通过医保知识考试才能参与绩效分配)
- 第二步:建立"模拟沙盘",用历史数据测算各科室盈亏点
- 第三步:设置3-6个月过渡期,允许科室申诉调整病组系数
DRG支付改革不是简单的"砍成本",而是通过绩效指挥棒引导医院回归医疗本质——用更少的资源治好更复杂的病。当CMI值成为衡量医生价值的"硬通货",当节约的每一片纱布都能转化为科室发展基金,这场改革才能真正实现患者、医院、医保的三方共赢。
国家医疗保障局办公室. 2025年DRG/DIP新规发布,政策驱动下的医院绩效改革如何重构?, 2025
陈蕴婷等. DRG支付方式对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影响, 2022
定点医疗机构DRG/DIP支付方式改革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说明, 2022
江苏省肿瘤医院2022年度单位预算公开, 2022
站点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本站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 北京医大道恒医疗集团有限公司专注于医院中高管理人员培训和职业类证书咨询服务,为公立和民营医院提供运营管理、质量管理、绩效财务、创新服务等咨询服务及包括GCP、老年人能力评估师、医疗护理员、医院人工智能AI提示词工程师等个人职业证书培训。道恒拥有资深行业专家数名,根植于行业数年,具备精准发展医院现有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道恒致力于为医院打造高素质管理团队,培养医院核心竞争力。